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肥料混配施用有講究

發(fā)布時間:2012-08-15

肥料種類在不斷增加,肥料市場和農民手中常有各種各樣的有機肥和化肥。于是經常有農民和化肥營銷商詢問,肥料是否可以相互混合,如何配合施用才是正確的?
農民提出的這兩個問題往往同時存在而且密不可分,例如農民在落實測土配方施肥方案時,既需要將各種肥料配合施用,也會遇到肥料如何混合的問題;人工或機械施肥前,既需要了解不同肥料可否相互混合,也需要了解肥料混合后養(yǎng)分配比是否合理。如果肥料混合后養(yǎng)分配比合理,不但事半功倍,顯著提高工作效率,還會進一步提高施肥效果,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但如果肥料配合或混合不合理,也會給生產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因此,強調肥料混合后養(yǎng)分配比非常重要。肥料要做到合理混配就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養(yǎng)分配比要適應作物需要不少農民詢問,施基肥或一次性施肥前,哪些肥料可以混合施用?專家建議混施前先要弄清楚,這些肥料混合后的氮、磷、鉀養(yǎng)分配比是否符合自家作物需要和土壤特點。實踐表明,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最容易被農民朋友所忽視。至于具體的施肥量和養(yǎng)分配比,可以通過測土配方、咨詢有關專家獲得。例如,大田作物氮肥施用總量一般是施磷量的2倍或2倍以上,其中氮肥的一半左右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所以基肥的氮磷比例大致為1∶1;如果是一次性施肥,施肥總量和氮的比例還應該進一步提高。鉀的比例則因土而異。
多數化肥都要現混現用化肥多為鹽類,有一定的吸濕性。肥料混合后與混合前相比,吸濕性會進一步加強,例如尿素和硫酸銨的臨界相對濕度分別為72.5%和79.2%,即空氣濕度分別達到和超過這兩個臨界值以后才開始結塊,但兩者混合后,肥料的臨界相對濕度降低了,空氣濕度只要達到56.4%就開始吸濕結塊。因此多數化肥都可以相互混合,但一定要現混現用,不可久放。
混合后不能降低或喪失肥效有些肥料混合后發(fā)生化學反應,造成養(yǎng)分損失。例如,草木灰等堿性肥料與銨態(tài)氮肥混合后會發(fā)生分解反應,造成氮素損失;磷肥與堿性肥料混合后會降低磷肥的溶解性,使肥效下降;磷酸鈣與硝態(tài)氮肥混合后放久了,不但容易吸潮,還會引起硝酸鹽分解;過磷酸鈣和磷酸二銨等水溶性磷肥不宜與硫酸鋅、硫酸亞鐵等金屬離子微肥直接混合,否則會形成難溶性化合物,降低磷肥和微肥的活性。此外,多數農藥和赤霉素、矮壯素、乙烯利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不能與堿性肥料混配,否則就會分解失效;菌肥適于和有機肥混合施用,但不宜和化學肥料或殺菌藥劑直接混合,因為高濃度化肥與菌肥混合后可能殺死有益微生物或抑制其生物活性。
    必要時先做點小實驗當對肥料與農藥或其他物質混合后的效果缺乏了解,并有可能對作物和環(huán)境等造成危害時,應該先小范圍做個實驗,看看是否有沉淀或氣泡發(fā)生,如果有,說明可能使肥效下降或有養(yǎng)分損失。若要知道是否會對作物造成傷害,光做小實驗是不夠的,還必須進行小面積田間對比試驗。例如有人曾通過盆栽實驗研究棉花的肥、藥混配效果,發(fā)現棉苗有60%~70%的成活率,于是認為生產中可行且有利于間苗;但田間試驗后發(fā)現,雖然棉苗成活率達到要求,但死苗分布很不均勻,時有長達數米的缺株斷壟現象,因此生產上行不通,這需要從中吸取教訓。(中化化肥高級顧問、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王興仁)
    (來源:中國網)